最美安全吹哨人 |
|
|
|
站在酒泉洪水河水库的坝顶极目远眺,祁连雪峰在云霭间若隐若现;俯首凝望,一泓碧水沉静如墨玉,深邃的蓝在阳光下漾开粼粼波光,仿佛将整片苍穹揽入怀中。 在许多工程人眼中,即将竣工的酒泉洪水河水库俨然已成一处“网红”打卡地。然而浮光掠影的赞叹背后,是另一群人的身影如磐石般扎根于喧嚣的钢骨丛林。他们的足迹踏遍每一寸刚浇筑的混凝土、每一处轰鸣的作业面,只为将“安全”二字熔铸成无形的长城。安全环保部主任任昌国,便是这长城上最沉默也最坚硬的砖石,一座破晓时分便开始移动的“哨塔”。 晨曦初染层云,任昌国的身影已然在坝顶轮廓线上清晰浮现。那身洗得泛白、褪成月白色的迷彩工装,与鼓鼓囊囊、缀满警示条纹的反光马甲,是他永不卸下的铠甲。衣兜里塞满各类安全仪器,腰间斜挎的笔记本边缘早已磨出柔软毛边,如同古卷经年累月被虔诚的手指抚过——这本日日不离身的“安全经卷”,与他在钢架轰鸣中凝神远眺的专注侧影,共同构成了工地上最令人心安的坐标。 从钢筋林立的溢洪道到尘土飞扬的坝顶,从严肃的周例会到安全宣讲的台前,他摊开那本“经卷”,记录任何一处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,并一遍又一遍地曝光,让违规员工“红红脸、出出汗”,时刻牢记安全意识。烈日熔金的午后,工人们蜷缩在狭小阴凉处喘息,若有人贪图一丝凉快而卸下安全帽,或反光马甲扣袢松懈,他必如鹰隼般迅疾出现,“罚单”在炽热空气中划出不容置疑的弧线。工人们接过那轻薄的纸片,脸上写满被灼烧般的不情愿,却无一例外地立即整肃装备。 严苛并非终点,他总会在此时俯下身,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,描摹着一次不经意的疏忽可能引发的惨烈图景。这近乎执拗的“铁面”与“杠”,正是他为血肉之躯所能锻造的最坚硬的盾。那滚烫的印痕,只为将“安全”二字深深烙进每个人因疲惫而麻木的神经末梢。 自成为一名安全员以来,任昌国始终奔赴在施工一线。近十年来,在一线的风吹雨打锻造了他坚韧的意志,有什么急事难事,他总是冲在前面。当问到他为什么从来不休息时,他却轻描淡写地说:“习惯了,宿舍睡着也是睡着,工地上转转时间过得快。”可熟悉他的人知道,他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思念着自己的女儿,深夜的办公室,总是传来他跟家里人打视频的声音。 那日,暴雨骤然倾盆,流量猛增,水库水位疾速上涨,步步紧逼警戒线。任昌国却如礁石般挺立,他带领团队逆流而上,硬是在浊浪翻腾的险境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,检查水位安全情况。整整一天,他如钉子般钉在风雨飘摇的导流洞前,湿透的迷彩服紧贴脊背,雨水顺着他坚毅的下颌流淌,他以血肉之躯测量着洪水的脉搏,直到水位在众人屏息中缓缓退去。 夜幕降临,那身洗得泛白的迷彩服与反光马甲,在钢筋丛林间依然醒目如初,恍若一座移动的灯塔。原来,所谓“最美”,并非刹那舞台上的聚光灯华,而是十年如一日里,被风吹日晒刻入皱纹的执着坚守;所谓“吹哨”,亦非冰冷刻板的执法符号,那是血肉之躯织就的温情与汗水交织的生命安全网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