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漯周高铁项目箱梁架设突破200孔 |
|
|
|
6月22日,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长鸣,一榀全长32.6米、梁高3.015米、重达770吨的c50高性能混凝土箱梁,稳稳落在漯商特大桥289~290号桥墩之上,平漯周高铁项目箱梁架设施工正式迈入“200孔时代”,以1/4的设计总量突破稳居全线9个标段箱梁架设进度首位,成为全线的“速度标杆”与“质量样板”。 作为平漯周高铁漯河示范区制梁场自主架设的第200孔箱梁,此次吊装的lhsfq31.5zw-201型箱梁不仅是项目标准化施工的典范之作,更开创了“三墙一体架设式”新工艺应用先河——通过优化梁体结构设计与架设流程,实现了提梁、运梁、落梁全环节的高精度协同,为后续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。 自项目启动以来,建设团队坚持“技术引领、管理赋能”双轮驱动,以“匠心智造”锻造精品工程:一是突破传统施工模式,构建“产业工人 自主生产”双轨管理体系,实现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的高效协同,为箱梁架设连续作业筑牢防线。二是架梁前组织专家团队编制《箱梁提运架专项施工方案》,经多轮论证优化后形成涵盖参数标准、操作规范、应急预案的“技术百科全书”,并通过三级技术交底(项目级、班组级、岗位级)确保每一道工序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。三是建立“网格化 清单化”安全管理体系,按施工工序划分责任网格,明确12类关键部件检查标准与责任人,实施“班前交底 过程巡检 完工验收”闭环管控,确保架桥机、运梁车等核心设备以“零隐患”状态投入作业。四是现场配置15名专业技术骨干全程盯控,从提梁环节的应力监测,到运梁过程的时速把控,再到落梁时的毫米级定位,每个节点均实行“一人一责、一环一控”,以“绣花功夫”织密质量管控网。 平漯周高铁作为连接平顶山、漯河、周口三市的交通大动脉,建成后将填补豫南地区高铁空白,对完善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、助力中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。 |
|
|